發展歷史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的理念起源於瑞典的一位神經外科教授 (LarsLeksell) 。 Leksell 教授早在 1951 年, 首先提出放射手術一詞,並開始致力於非侵襲性腦手術的研究。 從 40 年代末期至 60 年代中期, Leksell 利用迴旋加速器所產生的大劑量高能質子束一次性摧毀靶點組織,治療腦功能性疾病。

  • 1967 年,Leksell 教授與不同專業學者合作,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以鈷60 作為放射源的設備 (稱為加馬刀) 在瑞典研製成功並投入臨床使用。
  • 1979 年,Kjellberg 將迴旋加速器?生的質子束用於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疾病, 該技術被稱?質子束立體定位放射神經外科技術。
  • 1980 年, Fabrikant 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實驗室用重離子加速裝置治療腦深部的動靜脈畸形獲得成功, Fabrikant 稱之為重離子束立體定位神經放射外科技術 。
  • 1982 年,法國學者 Betti 和義大利學者 Colombo 等先後將改造過的直線加速器引入立體定位神經外科治療腦血管疾病 ( 即 X 刀技術 ) 。
  • 1992 年,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 John Alder 參考國防工業巡弋飛彈技術之觀念,將直線加速器掛載於機器手臂上,利用即時影像導引追蹤腫瘤目標,研發出全球第一部 CyberKnife 電腦刀。

  Joan Alder 教授於 1980 年代中期曾於加馬刀發明人 Laksell 的研究室工作,對於加馬刀的優缺點了解非常透徹。有鑒於加馬刀僅能治療顱內腫瘤且必須釘頭架的缺點, Joan Alder 教授希望能夠改善這些缺失,將治療部位延伸至全身,且免除釘頭架的困擾。遂於 1990 年離開哈佛醫學院前往史丹福大學附設醫院,專心致力於新一代放射手術儀器的研發工作。

   第一部 CyberKnife 電腦刀原型機於 1994 年正式安裝於史丹福大學附設醫院,主要用於治療顱內腫瘤病患。經史丹福大學內各領域的專家不斷改良, 2001 年正式獲得 FDA 核准可使用於全身各部位腫瘤治療,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採用機器臂影像導引執行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的儀器。截至 2005 年底止,全球已有上百家醫院使用 CyberKnife 電腦刀來治療癌症病患,治療過的病人已超過一萬六千人。

相關資料國外網址

原廠網址: www.accuray.com
電腦刀協會: www.cksociety.org
電腦刀醫院聯盟: www.ckcoalition.org
電腦刀病友協會: www.cyberknifesupport.org